当前位置: 首页 > 校长国培 > 项目特色
校长国培

校长国培项目实施特色

陕西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在中小学校长培训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优势,也形成了鲜明的校长培训特色。在多年的培训实践中,我校在培训管理机制、师资团队选聘、培训方式方法、考核评价体系、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总结提炼出了“师大模式”,为各地科学有效开展培训提供典型样板和资源支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一、“双线三级联动式”管理机制

在项目管理方面采用“双线三级联动式”机制。“双线”是指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三级”是指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两条线各分为三个层级。行政管理层级由领导小组、教师干部教育学院、项目主管。项目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领导担任组长,负责国培项目的组织领导和资源调配;教师干部教育学院负责项目统筹管理、后勤保障工作和项目执行工作;项目主管负责学员线上和线下管理、服务工作。业务管理层级包括以院长和主管副院长为正副组长的业务统筹组,以首席专家和科室主任为主的业务推进组,以培训团队、项目主管和线上学习平台技术人员为主的业务实施组。

二、师资团队选聘“双首席”专家

培训师资主要依托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发中心等单位的师资力量,此外,陕西省内外其他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教研员、优秀校长也是培训开展的重要师资力量,构建了覆盖全国的300余位知名教授、专家学者、一线优秀校长、教研员等组成的培训专家库。培训实施过程中采取“双首席”专家负责制,聘请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专业的教授为理论首席专家;聘请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小学校的校长为实践首席专家。我们也将继续探索符合校长培训特点的师资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激励和评价机制。

三、培训形式多元有机结合

培训方案设计依据“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载体、以互动探究为主要形式”的理念,将集中授课与网络研修、短期培训与长期培养、跟岗培训与返岗实践有机结合,逐步改进传统讲授式教学,倡导研究式、体验式、模拟式、互动式教学,加大实践课程比重,不断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开拓团队心理辅导、小课题研究、校长微论坛等新的培训形式。搭建校长网络研修平台,开辟网上研修社区和个人学习空间,落实训后跟踪指导;拥有菜单式、开放式、信息化的服务平台,为校长自主选学提供保障。

四、培训考核评价科学缜密

培训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员自评与专家评价相结合、即时考核与后续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理论考核以研修作业、心得体会、结业论文等形式进行;实践考核通过案例分析、交流研讨、跟岗实践、返岗实践等方面进行。过程性考核对学员出勤率、课堂参与度、作业提交情况等精力投入和主动参与程度进行考查;终结性考核主要对总结论文、学习成果、结业汇报进行质量考查。

五、教育实践基地分层分类、覆盖面广

学院依托教育部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陕西师范大学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陕西省校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示范基地、西安市“名师名校长”培养基地的影响力,本着“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原则,逐步形成了一批稳固的教育实践基地,涵盖省市名校、城市特色校、县级中心校、县级特色校、乡村特色校等。我们紧跟培训政策要求和教育政策趋势,有针对性地发展筛选实践基地,实现教育实践基地的动态管理。

六、培训教育资源充足丰富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陕西师范大学承担教育部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职责,在教育管理干部培训领域有着丰富的培训经验。学校教育学院有教育管理学博士点。该学科在保持和发扬基础研究优势的同时,在决策咨询、实践指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校两校区图书馆面积5.78万平方米,藏有纸质图书444万册,引进国内外电子资源82个平台,246个数据库。

学校设有教育博物馆,是“西安市师德涵养基地”,由妇女文化博物馆、历史文化博物馆、书画艺术博物馆三部分组成。学校拥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当代教师教育》《中国艺术教育》等学术刊物,其中《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1种高校社科学报之一。成立已三十余年的学校出版总社是全国出版社会效益考核优秀单位,是集图书、期刊、电子音像、数字出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教育文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出版传媒机构,在人文学术、大众文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出版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先后有600余种图书获国家或省部级大奖,编辑出版有四十多年办刊历史的8种中学教学参考专业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认定为学术期刊,其中7种刊物先后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