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长国培 > 实施效果
校长国培

项目实施效果

一、项目实施概况

2010—2019年我校共承担“国培计划”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116项,124个班次,培训学员8329人。其中教育部示范性项目4项,9个班次,培训学员630人。

二、做法与成效

1.领导高度重视,保障措施得力

根据项目“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总体要求,为精心组织好培训,学校上下高度重视,主管校长对项目的申报、实施,给予了积极关注和全力支持,促使围绕项目的各方面工作都能主动、积极、顺利地开展,同时还专门成立了以主管校长为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的培训专家团队。为确保制定的培训方案目标明确、内容新颖,项目实施前期召开培训动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和师资团队参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培训期间,在项目承办实施学院领导的积极带领下,调动相关优质资源,周密安排项目教学组织和服务保障工作。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先后确立《国培项目管理流程》《项目班主任工作职责》《培训学员考核管理办法》《培训学员安全须知》《培训学员校园卡管理办法》等8项管理规定,有效保证项目规范实施。培训期间,项目承办实施学院、项目班主任深入学员食宿地点定期检查督促工作,并召开学员中期座谈会,及时采纳学员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培训工作。

2.兼顾多元需求,做好培训设计

为确保培训实效,我校确定了“兼顾多元,因需施培”的培训策略,进行项目的顶层设计,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对学员的需求状况、研修状况、改进状况进行调研了解:一是训前了解学员需求状况,根据部分调查结果与之前合作基础,研制培训课程;二是训中了解学员研修状况,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和专家反馈进行现场诊断;三是训后跟踪了解学员教学行为改进状况,返回岗位后,进行教学实践,根据反馈信息进行网络研修指导。

实施过程将“训前调研”作为项目实施前期的首要工作,与“训中座谈”、“训后问卷”有机结合,达到训前、训中、训后三阶段相呼应。制定培训主题,紧扣校长实际需求,精心定制培训内容,除专业性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外,还将师德教育、信息技术、校园安全、心理健康等模块作为必修内容,并辅以陕西文化、艺术、历史等选修内容,让参训校长在提升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同时,全方位感受陕西厚重的文化底蕴,提升综合素养。

3.优化团队建设,整合优质资源

项目实施过程中,我校着力建设一支三位一体的专业化团队,即高水平的培训专家团队,专业化的培训管理团队,保障有力的后勤服务团队。

培训专家团队方面,师资团队主要依托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发中心等单位的师资力量,此外,陕西省内外其它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基础教育一线的优秀校长、教研员等也是培训开展的重要师资力量。理论专家遴选,侧重于考察学科素养、学科教育研究能力和人文积淀。实践专家遴选侧重于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核心素养、教材、考试的研究,以及校本研修、专业引领能力等。

培训管理团队方面,围绕培训组织管理与实施过程,建设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具有现代培训理念和技术、熟悉培训政策与理论、培训模式与方法,敢于开拓创新、善于协调、乐于奉献的培训骨干管理队伍,专业化的培训工作管理团队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后勤服务团队方面,围绕培训学习与生活,组建了一支作风扎实、服务优良、敬业奉献、保障有力的后勤服务团队,努力为参训学员提供舒适便捷的学习生活条件。

4.优化培训方式,激发学员兴趣

培训方式上强调“三个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观摩考察与反思体验相结合。重视各种培训方式相互渗透融合,在理论培训中强调实践案例分析,在实践练习中突出理论与能力提升,在交流研讨中注重体验与分享。特别是通过实践性课程,大力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与教学实施能力。

校内集中研修环节,重点采用专家讲授、临床诊断、案例解析等培训方式。专家讲授与模拟课堂相结合,现场诊断教学问题,对照具体案例指导解惑,通过参与模拟教研活动,让学员在现场的参与体验中丰富感性认识。其中,理论研修部分根据内容需要,安排了小组研讨、网络研修社区交流,帮助大家深入理解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影子培训环节重点采用任务驱动、观摩实践等培训方式。通过设置研修任务,带任务跟岗、带疑问跟岗、带思考跟岗,以行动促培训。

返岗实践环节,重点采用网络学习、专家指导、跟踪诊断、成果展示等培训方式。利用网络研修平台和学员的个人研修空间,建立教师工作坊,开展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深度交流。

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我校建有附属中学、附小,并长期与省内其它优质中小学建有合作关系。同时,针对乡村中小学实际情况,我们建立了分层级的教育实践基地。既有乡村镇中心公办学校,也有乡村民办学校,既有城市知名学校也有普通区县特色学校,学员在实践期间纷纷表示教育实践活动安排很接地气、非常实用。

在培训资源保障方面,我校现有的学科资源、专家资源、网络资源和社会资源,基本能够满足培训项目对资源的需求,我校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教师能力发展中心和教师干部教育学院所研发的“新课程教学资源”、“中小学优秀案例资源”和“教师培训资源”能够直接为培训项目实施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在此基础上,学校正在建设的基础教育资源网和“好教师网”,以及专为培训学员开发的“培训研修网络平台”等,对于培训资源的生成与利用也将产生积极作用。

5.凝练经验固化成果,促进研修常态运行

我们从集中学习研修、实践观摩研讨、训后返岗实践三个层面,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深入反思,系统总结,凝练经验,固化成果。第一个层面,引导学员反思集中学习研修各环节的收获、不足与改进,分享个人培训心得体会;第二个层面,引导学员分析“研讨交流”、“教育实践”等培训环节效果,反思个人专业成长路径、课堂教学改进、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优势和不足,形成个人职业规划;第三个层面,训后返岗研修活动开展中,根据学员网络研修情况,组织专家有针对性的开展网络远程答疑指导,以此促进研修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项目实施完成后,形成了学员心得体会、学员优秀教学设计、专家优质课程资源、培训简报等成果材料。同时,我们在培训管理过程中,完善了学员培训手册、学员考勤管理规定、学员公寓住宿管理办法、优秀学员评选办法、结业考核管理办法、班级学习小组管理办法等培训制度,以此促进教师培训活动常态化,巩固培训成果。

中小学校长是基础教育一线的核心力量,是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实施者和引领者。他们只有不断的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不断引领教师和学校向前发展,才能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作为“教师的摇篮”,将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特色优势,进一步增强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打造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示范点”,形成中小学校长培训的陕西师大经验和陕西师大模式,更好服务于国培,服务于我国基础教育。